溝通不只是説話

《溝通不只是説話:溝通的需要與發展階段》

本文旨在定義溝通、説話及解釋它們的分別,下文簡列0至2歲正常發展的嬰幼兒,以及發展程度相若的醫療醫療情況複雜個案的溝通的目的與階段。

溝通是甚麼?

  1. Owens, Metz, & Farinella (2015) 認爲只要包含發送者、接收者、及有着資訊的交換便構成溝通。
  2. 例:母親從孩子通紅的面色得知孩子感到不適。母親是接收者,孩子是發送者,而感到不適是被交換的資訊。
  3. 例:母親以説話告訴孩子:「這是牙刷」。這個情況下,母親是發送者,孩子是接收者,而「這是牙刷」便是被交換的資訊。

説話是甚麼?

  1. Owens et al. 亦認爲説話是以包括咬字發音的方法來代表包括詞彙、句式的過程。
  2. 例:母親從孩子通紅的面色得知孩子感到不適。當中既不涉及咬字發音又不涉及詞彙、句式的運用,故不屬於説話。
  3. 例:孩子説:「牙刷」以要求該物件。當中涉及咬字發音及詞彙的運用,故屬於説話。
  4. 根據Paul (2007) 的觀察,幼兒大約達致8-12月的發展程度時,配合其認知、語言、及肌能上的發展,普遍會出現早期的説話。

溝通和説話有甚麼分別?

表一列舉了一些溝通與説話特徵上的分別。

 

溝通

説話

意圖

不需要

需要

使用語言(例如詞彙、句式)

不需要

需要

參與人數

最少2位

最少1位

咬字發音、以及聲線的運用的能力

不需要

需要

表一:溝通與説話特徵上的分別


有些人士不能使用説話溝通,或使用説話溝通的效率較其他非説話溝通方法低。如要減少各種障礙為身體所帶來的生活參與限制,我們應促進各方面的溝通,而非只着重於發展的口語能力。

爲甚麼需要溝通?

要促進有需要人士各方面的溝通發展,需要更全面認識及促進他們各方面的溝通需要。表二列出(Rowland, 1996)認爲0至2歲正常發展的嬰幼兒,以及發展程度相約的智障人士有4個基本的溝通需要:

溝通需要

例子

1.謝絕不想要的事物
  • 反映不適
  • 反對或拒絕事物
2.獲得想要的事物
  • 反映舒適
  • 示意繼續
  • 要求新的事物
3.進行社交互動
  • 表達對其他人的興趣
  • 吸引注意
  • 需求注意
  • 問候
  • 分享事物
  • 引導別人注意力到某事物上
  • 使用禮貌性的社交常規
4.提供或獲取資訊
  • 回答問題
  • 提問
  • 事物的命名
  • 評論事物

表二:發展程度介乎0-2歲的人士的4個基本的溝通需要及例子


溝通發展會經歷甚麼階段?

不同發展程度的嬰幼兒能夠展現特定層次的行爲。發展程度較低的嬰幼兒只能展現較低層次的行爲,以達到溝通的結果。發展程度較高的嬰幼兒則能展現較高層次的行爲(以及較低層次的行爲),以達到溝通的需要。Rowland亦認爲達到上部提及的需要的行爲可以分爲列於表三的高低階段共7個:

階段

描述

參考發展年齡

1. 意圖前行為階段
  • 個人的行為不是在個人的控制之下或沒有意圖,但是它反應了個人的大致狀態(例如舒服、不舒服、饑餓或想睡覺)。
  • 照顧者可從個人的肢體動作、臉部表情和聲音等行為來了解該個人的狀態。

 

0至3個月

2. 有意圖行為階段
  • 個人的行為是在個人控制之下,但是這些行爲並沒有明顯的向着特定人物進行。
  • 照顧者從肢體動作、臉部表情、發聲以及眼神注視,來了解該個人的需要和期望。

3至8個月

3. 非常規溝通階段
  • 個人的行為是在個人控制之下,而且這些行爲有明顯的向着特定人物進行。
  • 這些行為在社交上是不被接受的。
  • 溝通行為包括肢體動作、發聲、臉部表情和簡單的手勢(例如用力拉人)。

6至12個月

4. 常規溝通階段
  • 個人的行為是在個人控制之下,而且這些行爲有明顯的向着特定人物進行。
  • 這些行為在社交上是可以被接受的。
  • 溝通行為包括用手指示、點頭或搖頭、揮手、擁抱,以及將視線從某個人身上移轉到想要的物體上。
  • 請注意,許多手勢(特別是用手指示)需要較好的視覺技能,對具有嚴重視覺障礙者未必有用。

12至18個月

5. 具體符號階段
  • 符號代表或象徵著一些事物。用來溝通的「具體」符號,表面上就像它們所代表的東西。
  • 具體符號看起來、感覺起來、移動起來或發出的聲音,像它們所代表的東西。
  • 具體符號包括圖畫、物體(例如鞋帶代表「鞋」)、「圖像化」的手勢(例如拍椅子代表「坐下」)和聲音(例如發出嗡嗡聲代表「蜜蜂」)。

12至24個月

6. 抽象符號階段
  • 抽象符號如口語、自然手勢、點字或文書面語可被用來做溝通。
  • 抽象符號表面上並不像它們代表的東西。

12至24個月

7. 語言階段
  • 根據語法規則,將兩個或三個(具體或抽象)符號組合起來(如「要喝果汁」、「我要出去」)。
  • 個人還瞭解符號排列的順序不同,會產生不同的意義。

24個月左右

表三:溝通發展的7個階段、描述、及參考發展年齡


爲甚麼要知道孩子的溝通原因及階段?

  1. 有需要人士應該被容許使用其所在階段的行爲來溝通。
  2. 有需要人士應接受訓練,以穩定地推展以下一個溝通階段的行爲進行溝通、或增加其所在階段行爲的款式。

參考文獻

Owens, R. E., Metz, D. E., & Farinella, K. A. (2015).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Disorders: A Lifespan Evidence-Based Approach, Global Edition. Pearson Higher Ed. Paul, R. (2007). Language Disorders from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: Assessment & Intervention.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. Rowland, C. (1996). Communication Matrix: A Communication Skill Assessment.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