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立訓練

嚴重智障及醫療情況複雜人士的肌能狀況差異很大,肌能較佳的人士可以走動自如,肌能薄弱的人士缺乏自主站立的能力,甚至長期臥床。
對部份有肌能障礙的人士,通過適當的站立及步行訓練,可以逐步提升站立及踏步的能力。
但對肌能控制薄弱的人士,雖然可見未來都不會走路,站立訓練仍有相當價值,因為站立能帶來很多生理及心理的好處,包括:

  • 預防雙腳肌腱攣縮
  • 刺激雙腳受力
  • 幫助骨骼成長
  • 預防骨質疏鬆
  • 平衡肌肉張力
  • 刺激關節感覺、誘發正常姿勢反應
  • 減低腳底的過敏
  • 增強心肺功能
  • 促進血液循環
  • 預防壓瘡
  • 預防尿滯留和膀胱炎
  • 幫助發展身體形象及自我身體認識
  • 增廣視野、容易接收外界資訊和刺激
  • 增強自信
  • 調節作息和睡眠規律
  • 容易和同伴溝通接觸
  • 有助語言發展


良好的骨骼生長需要結合均衡的營養(包括鈣質和維他命D)和負重運動,根據一些研究報告指出,長時間臥床的病人,由於缺乏與地面接觸的機會,骨質密度會在兩星期內減少百份之二十,運動與鈣質吸收是息息相關的,經常進行一些給予雙足壓力的運動,如站立、跑步、步行、騎單車、跳繩或健康舞等,可有效地減少骨頭內的鈣質流失量,從而預防骨質疏鬆。
站立能抑制一些原始反射,如不對稱張力頸部反射(A.T.N.R.)和張力迷路反射(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),從而幫助感官發展,定期及有規律的站立訓練亦能提升睡眠質素,有助專注力及學習。
當站立的時候,因地心吸引的影響,橫膈膜能夠有更多空間擴張及收縮,呼吸會更暢順及有效率,有助發聲的控制及音量。
呼吸系統與血液循環系統有密切關係,因此站立能改善血壓、心跳、預防腳腫,血液系統的改善能將更多養份輸送至身體不同的部位,包括皮膚,從而減低因長期坐臥而引致壓瘡的風險。
站立能夠幫助消化及腸道暢通,相信是因為地心吸力和腸胃道受激活等因素,亦有臨床實証及研究支持,站立能預防尿滯留和膀胱炎。


站立訓練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和技巧,包括使用輔助器材,例如企架(圖一)、斜企架(圖二)、趴企架(圖三)、企箱(圖四)、背靠牆站立、雙手或單手握梯背架站立(圖五)、雙手按枱或扶傢俱站立、站立平衡訓練等等。

物理治療師會為醫療情況複雜個案的個別需要設計合適的站立訓練,並配合其他的訓練方案,以協助他們的肌能發展。

Top